2014年12月12-14日,由中国计算机学会(CCF)主办,CCF大数据专家委员会承办,中科院计算所与ImapBox共同协办,以推进大数据科研、应用与产业发展为主旨的2014中国大数据技术大会(Big Data Technology Conference 2014,BDTC 2014)暨第二届CCF大数据学术会议在北京新云南皇冠假日酒店盛大开幕。
本文章由: imapbox邮箱云存储,邮箱网盘,ImageBox 图片批量下载器,网页图片批量下载专家,网页图片批量下载器,获取到文章图片,imoviebox网页视频批量下载器,下载视频内容,为您提供.
本次大会历时三天,以更加国际化的视野,帮助与会者了解海内外大数据技术的发展趋势;从技术与实践角度出发,探讨“大数据生态系统”、“大数据技术”、“大数据应用”、“大数据基础设施 ”等领域的新技术应用和实践经验;通过创新大赛和培训课程等方式,深度剖析大数据创业热点和分享行业实战经验。同时,由中国计算机学会主办,CCF大数据专家委员会、南京大学与复旦大学共同承办的“第二届CCF大数据学术会议”也同时召开,并与技术大会共享主题报告。
在12日下午举办的第二届CCF大数据学术会议——大数据搜索论坛上,包括中国工程院院士方滨兴、中国工程院院士吴曼青、华东师范大学教授查宏远、国防科技大学教授贾焰、苏州大学教授周晓方、复旦大学计算机科学技术学院汪卫、哈尔滨工业大学教授张宏莉都发表了精彩的主题演讲。
下午13点30,大会在中国工程院院士方滨兴的主持下,第二届CCF大数据学术会议“大数据搜索论坛”正式开启。同时作为演讲嘉宾的方院士发表了“大搜索成就大数据的价值”的主题演讲,他表示大搜索,就是搜索引擎和大数据的结合,就是大数据智慧解答。接着他讲解了大数据时代所需的大搜索,随后他从实践角度分析了大数据实施的5个核心技术:资源关联、背景关联、众智、云平台、隐私保护,以及其所必须具备的5个能力:数据索取、数据选择、信息综合、解决方案和安全搜索。
中国工程院院士 方滨兴
中国工程院院士吴曼青分享了名为“存在就有痕迹、联系就有信息,反恐环境下大数据的意图搜索”的专题演讲,他以众多美国案例为引,描述了新时代反恐行动应有的特性:法律保障、以人为核心、高技术手段、国际合作。随后,吴曼青重点分享了构建虚拟空间信息社会雷达这个创意,并详细讲述了意图搜索对反恐活动的提升。
基于“存在就有痕迹,联系就有信息”的基本理念,从而构建网络空间中行为事件、思想事件等模型,在实体空间和虚拟空间中全面收集人的存在痕迹和联系信息,关注人物或事件间联系链,从而发现网络空间中存在的各种意图,完成对意图产生源头、传播途径和发展趋势的全方位描述,达到对个人和组织的所思所想所为所在的全面搜索和分析。因国内反恐形式严峻,大数据搜索需要积极应对新时期恐怖主义威胁,立足恐怖分子存在和意图特征,运用大数据技术进行深入关联分析,实现对恐怖分子的准确识别和暴恐事件的提前预警,有力提升反恐维稳核心能力。
中国工程院院士 吴曼青
华东师范大学教授查宏远的演讲主题是“搜索意图:理解、表示和匹配”。查宏远主要从三个重要的技术层面来解释怎么去理解用户的搜索意图:用于搜索意图征集的POMDP、用于追踪用户意图转移的预测模型、便于征集基于知识图谱探索的搜索意图。他还分享了主要复杂任务怎么去搜索,以实体为中心的搜索怎么去理解用户意图,还有就是怎么和用户互动来结合更好的理解用户搜索意图。
最后他根据这样一个搜索意图理解可以知道在大数据里面怎么理解医疗,对于医生怎么进一步提高好的诊疗方案,定诊疗方案线性的分析,还有就是能知道他和其他病友交流,提高生活质量。实际上很关键的就是遇到一个病例,找到类似的病例,通过以前的病例形成个性化的解决方案。
华东师范大学教授 查宏远
国防科技大学教授贾焰发表了题为“在线社交网络智慧搜索”的演讲, 她表示社交网络深刻影响人们的工作和生活,在线社交网络数据蕴含了用户思想、情感、兴趣、关系、圈子、用户方位。
对于社交网络上的数据,可以进一步发掘做到智慧搜索,大搜索。我们应该重新定义一下社交网络的搜索概念。我们认为这个概念可能有这么一个前提,就是说我要正确的理解用户的意图,第二我有这么一个边界,这个边界是我们社交网络的一些数据;第三我们要通过发掘的操作,二次加工,三次加工,这样一种推理计算的操作来获得真正用户需要的智慧的解答。
另外,她详细介绍了在线社交网络智慧搜索的特点:精确语义、时空演化、场景感知、多态融合、智慧解答。最后他还表示在线社交网络搜索的应用前景,首先是社会化管理,比如说放开二胎这个事情,你可以利用社交媒体上搜到更加准确的答案,关于政策怎么制定,下一步怎么走;第二个是公开情报分析,我们都知道美国在网络上挖掘恐怖分子的社交情况;还有社会化营销,像双十一、双十二,如果他推动了价值,社会价值就会非常大。
国防科技大学教授 贾焰
苏州大学教授周晓方分享了名为“多媒体大数据搜索”的主题演讲,他表示多媒体数据是大数据的一个重要组成。大数据背景下的多媒体搜索是一个全新的重要研究方向,面临用户查询界面与意图理解,结果表达与反馈,数据组织存储及处理效率方面的众多挑战,研究视角遍及多媒体处理,计算机视觉与模式识别,数据库,信息检索,知识管理,海量存储以及高性能计算等研究领域。
最后他总结在多媒体大搜索里面需求非常明确,技术难点多,但前期研究已经奠定了很多坚实的基础;第二个多媒体大搜索突破的关键在于Connection,对于数据,不同方法和领域的融合。多媒体研究也做了很多年,突破也比较困难,但是也许这种融合是我们突破比较好的方法。最后我们在推大搜索情况下,多媒体大搜索充分体现了大搜索的问题和方法。
苏州大学教授 周晓方
复旦大学计算机科学技术学院汪卫分享的主题为“大规模实体对象及关联关系建模”。期间,他主要从“原始状态的大数据不能支撑大搜索”与“需要对原始大数据进行建模以支持大搜索”两个方面进行了讲解。在“实体对象及关联关系”中,他表示实体对象/关联是当前大数据一种可行的组织方法。
实际上对于数据建模,他们已经做了很多很多年,从最早的实体数据建模,到后面面向关系模型,面向语义模型等等都是如何在研究数据有一个比较好的整理,但是对于大数据来说对象整体关联是我们觉得对于大数据是非常好的描述基础,但是我们在这个基础之上怎么能够有描述很好的提升,这是建模重要的问题。
复旦大学计算机科学技术学院教授 汪卫
哈尔滨工业大学教授张宏莉分享的主题是“大数据搜索中的隐私保护问题”,期间,她首先分享了大数据时代隐私保护所遭遇的挑战:主题规模巨大,数据的所有权和使用权分离;动态变化快,实时响应。随后,张宏莉分别从变换、分治、隐匿、混淆4个途径的应对之道进行了分享。
他表示在目前法律可能还没有跟进那么细化的情况下,技术的保障可能显得尤为重要。在大数据场景下隐私保护是不是足够呢?现在我们需要隐士。大数据主体规模大,因为它的使用权利,以及最后可以加工再发布,这都是通过若干个环境,并且大数据有个特点,变化快,又需要我们的服务实时地进行响应,所以给隐私保护提出了新的挑战问题。
哈尔滨工业大学教授 张宏莉
论坛最后是互动环节,参会人员就大搜索、大服务、隐私保护的界定等问题和演讲嘉宾进行了精彩和卓有成效的互动,其中大搜索无疑成为本届大会的一个关键词。
阅读和此文章类似的: 全球云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