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变得无所不能后,这一随身物件便知晓了主人的所有信息,互联网的安全由此变得更加迫切。Snapchat以“阅后即焚”的理念走红,主打信息安全,但Wickr认为自己做得更好。
Wickr在2012上半年推出,比Snapchat要晚一些,但是它在安全级别上要更上一层楼。公司两个创始人尼克-赛尔(Nico Sell)和罗伯特-斯塔迪卡博士(Dr. Robert Statica)在信息安全领域有多年的经验,Sell已经创办了20多家安全公司,并组织了DefCon黑客会议,两者创办了Wickr网络安全公司。
他们的安全级别号称可达军事级,发送的文本、图片、语音、视频都经由服务器转发,通过AES和 RSA 加密,黑客即便侵入服务器也获取不到信息,并且收件方还需要是指定的硬件。另外,限时删除的文件会被重新填入的随机数据掩盖,所以黑客也无迹可寻。
Wickr让我想起了搜索引擎DuckDuckGo,它默认不追踪隐私,主打安全搜索,但一直处在小众市场,在美国棱镜事件爆发后,获得了可观的用户量增长。而事实上,Wickr也遇到了这样的机遇,Snapchat问题频发,虽然一度极为火爆,但并不是用户想象的那么安全。
在1月初,Snapchat被黑客攻击,460万用户的资料遭泄露,事后他们的CEO进行的傲慢回应也饱受指责。但很快,又有人发现Snapchat的漏洞,让人感觉它更多的是在交互上进行了创新,而非安全上。
相比之下,Wickr真正实现了信息的加密、发送、解密、销毁,在安全上做足了功夫。Sell戏称“Snapchat是给小孩子设计的,而Wickr是给黑客设计的,只不过小孩子也会用。”
至于盈利模式,根据Sell在Reddit上的介绍,当用户基础达到百万、十亿级别后,他们会从少部分用户收取费用,这些用户就是最高端的3%人群,用来支付应用内购买,他们并不打算做广告赚钱。
比如现在已经有一些政府雇员用它的音频功能来做加密无线电系统,供应急人员使用,传统上这套系统十分昂贵,用Wickr则免费。
只不过,Wickr终究是处于社交市场,还是要依靠关系链才能做起来,Snapchat的例子说明用户对私密社交有需求,但要产生人群聚集的马太效应,却也是可遇不可求,否则也只能像DuckDuckGo一样沦为小众市场,或者服务于特殊人群。
更多创新资讯,尽在《硅谷新视野》
阅读和此文章类似的: 全球报导